第五百五十四章 要相信后人的智慧_我在现代留过学
女王小说网 > 我在现代留过学 > 第五百五十四章 要相信后人的智慧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五百五十四章 要相信后人的智慧

  我在现代留过学正文卷第五百五十四章要相信后人的智慧心里面盘算着,赵煦表面上依然维持着礼貌性的笑容,同时也观察着高泰明的神色。

  发现高泰明也在抬头,似乎想要观察他。

  赵煦顿时笑了一声。

  因为这是徒劳的。

  不过,高泰明的行为,也点醒了赵煦。

  “高氏是权臣,权臣们想要的东西,自是简单。”

  “合法性!”

  便是后来日本的那些幕府将军们,也在追逐着这个东西。

  那么,现在当代的世界,谁能提供可以说服人的合法性呢?

  答案是——中国!

  汉唐建立的威势以及留下的遗泽,是享之不尽,甚至可以说用之不完的!

  最典型的,就是交趾北方的那些土司、豪强们。

  为什么大宋勾勾手指,许诺封建,世袭罔替,他们就肯带路、出兵,甚至自带干粮帮宋军打交趾?

  因为这些人骨子里和潜意识里,觉得能得到中国册封、认可,不仅仅能够光宗耀祖,还是最简单实用的一种稳固统治的方式。

  下面的农奴也好,丁壮也罢。

  都认这个!

  同理,还有西南五姓蕃等势力。

  就连高丽那边,也是一般!

  王氏高丽,虽然一度和大宋断绝了朝贡。

  但只要一有机会,他们就又会主动凑上来。

  日本国内的那些贵妇,甚至会乘船,千里迢迢来到大宋沿海,借一些贵姓的种回去。

  这都是汉唐留下来的遗产。

  一个几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

  这也是辽国,做梦都想要得到的宝藏。

  那么问题来了,大理国这个南诏后裔建立的国家会认大宋代表的合法性法统吗?

  尤其是赵煦知道,高家是权臣,乃是大理的曹操、司马懿一般的人物。

  所以,高家假若想干点什么事情,会不会想要大宋的册封、承认呢?

  这样想着,赵煦笑的更加灿烂了。

  在现代的留学生涯,赵煦学到最宝贵的一個东西就是:假若有个东西你有,而且愿意卖,而别人又很想要。

  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把这个东西捂紧了。

  别轻易给人,最好吊着对方,让其不上不下,看得到却又吃不着。

  如此,反复往来,就可以将对方的底线摸清楚,从而实现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于是,赵煦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了。

  他不动声色的赞道:“卿家三代,果忠良也。”

  然后,就不再谈这个事情了,反而开始转移话题,与高泰明拉起家常来。

  “卿此番入朝,走的是哪一条道?”

  “道路上可有什么险阻?”

  在赵煦看来,这是拉家常,也是在转移话题。

  可听在高泰明耳中,这却是赤裸裸的威胁了!

  为什么?

  自汉唐以来,想要从中原前往现在大理国的核心地区。

  无外乎只能走一条极为艰难、险峻的道路:特磨道。

  而这条路自古就是:林箐险深界接生蛮,语皆重译,行百日乃通!

  可现在,随着宋庭据有整个交州北方。

  一条新的道路,随之被开辟出来。

  这就是从交州的七源州,然后转向东北,渡红河,进入罗殿,从这里就可以直接前往大理了。

  这条路现在已经因为茶马贸易渐渐繁荣了起来。

  新的商路被开辟出来,也就罢了。

  毕竟,宋庭远在数千里外,粮草兵马转运都很困难。

  关键,还是现在的宋庭,打通了一条前所未有的南下快速通道。

  高泰明这次率团入朝,走的就是这条新的南下快速通道。

  在过去,南方的中原大军,想要南下进入广西,征讨交州、大理等地。

  需要走一条极为艰辛且漫长的道路。

  这条路需要从衡州南下桂州,然后从桂州前往宾州最后到达邕州,再从邕州横山寨走特磨道进入大理。

  可现在,高泰明的使团,却不再需要经过桂州了。

  他们过了宾州后直接走上了一条前所未有的新路。

  从柳州顺流而下,经融州、沅州、邵州直接到达沅江上游的辰州,从这里直接横渡洞庭湖,进入中原腹地。

  不仅仅不需要绕道数百里,也更好走了。

  而且沿途河流遍布,水运便捷。

  最让高泰明警惕的是,这条全新的道路,是在十几年前才被打通的。

  据说打通这条路的人,就是这次领兵南征交趾的宋庭执政章惇。

  区区十几年时间,宋庭就在这条道路上,从无到有,建立了一个个寨城、驿站和马铺,甚至出现了州城!

  别人怎么看不知道。

  高泰明看了,是心惊胆战的。

  新的南下快速通道,加上新的进入大理国的商路。

  宋庭的小皇帝还特意来问他——你走的那条路啊?好不好走?有没有问题?

  这是什么?

  威胁!

  赤裸裸的威胁!

  高泰明能怎么办?只能露出一个比哭还难看的笑容:“回禀陛下,外臣一路走来,曾多蒙沿途上国官吏关照!”

  “更曾为上国融州与鼎州知州等带领,参拜过孔庙,游览了州学,也拜过佛陀……”

  说着,高泰明就闭上眼睛,回忆起了这一路上的见闻。

  他这次带队出使,过了柳州后,途径地方州郡的官府的热情一下子就暴涨起来。

  在融州和鼎州,当地地方官甚至热情的带他参观、瞻仰了当地的孔庙和州学,在听说大理崇佛后,还带去了当地香火最鼎盛的寺庙进香!

  更曾问他:我朝文教如何?

  当时,高泰明就已经有些畏惧了。

  你们在这些地方设立州郡才十几年,设置流官、编户齐民的时间就更短了。

  现在你们跑来问我:我朝文教如何?

  几个意思?

  告诉我,你们的刀子很厉害?

  问我怕不怕?

  呵呵!

  高泰明早已看穿了这一切,所以一路他都是非常礼貌。

  尤其是当他知道,十几年前,宋庭为了打通这条道路。

  那个叫章惇的重臣,曾经在这些地方,一边屠戮,一边怀柔。

  曾杀的一条河都被尸体堵塞、断流,甚至吓坏过一个地方官,吓得对方和宋庭告状——快把这个疯子调走,再杀下去,人都要被杀光了!

  高泰明就更加礼貌了。

  没办法!

  人家刀子确实很厉害!

  而且,刚刚才示范过一次——交趾也是雄踞一方,不比大理弱的大国了。

  但,却被宋兵打的毫无还手之力。

  可高泰明不会知道。

  他沿途所见的那些文官的作为,纯粹只是太想进步了!

  这些地方的官员,大都是选人。

  而且,因为所处偏僻,人口稀少,基本也就剩下个文教的政绩可以搞了。

  但问题是,他们辛辛苦苦的建立州学,推广文教,可上面的人不知道啊!

  而高泰明的出现,对这些人来说,简直是天降甘霖了。

  请收藏本站:https://www.nwxsw.cc。女王小说网手机版:https://m.nwxsw.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